采用模块化结构因果模型(mSCM),引入了sigma-connection graphs (sigma-CG),成功实现了能够处理非线性功能关系、潜在混淆、循环因果关系和不同随机完美干预数据的因果发现算法。
Jul, 2018
本文将双变量因果发现算法用于解决多数据集间有重叠变量时的一致因果结构学习问题,算法表现在合成和真实数据上都优于之前的方法。
Oct, 2019
研究通过混合因果模型来获得分布,并探讨了如何从基于此类分布的样本中进行因果结构学习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对样本进行聚类。
Jan, 2020
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动态的时序数据因果发现新框架,能够通过一个单一的学习模型有效识别不同样本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在因果发现性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并可处理噪声和隐藏混淆等问题。
Jun, 2020
通过不可测量变量存在的混淆系统推导不可追踪混杂图(ADMGs)的状态,从而将因果发现视为连续优化问题,并设计不同的可微过程来发现线性方程组的最佳拟合ADMG结构。
Oct, 2020
本文分析了没有条件独立(conditional independence)武器下,因果探索算法的样本复杂度,以及领域专业知识在数据样本方面的价值,并通过数字实例证明了这些抽样率的准确性,并量化了稀疏先验和已知因果方向的好处。
Feb, 2021
我们提出了一种迭代因果发现算法(ICD),可在潜在混淆变量和选择偏差的情况下恢复因果图,并演示了 ICD 相较于 FCI、FCI+和RFCI算法,需要更少的CI测试并学习更准确的因果图。
Nov, 2021
本研究提出一种名为“混淆毯原则”的结构假设,使得我们设计的因果关系推断算法能够适用于高维数据,同时保持多项式复杂度。我们演示了我们的方法在模拟和真实数据集上的运作,包括一个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推断过程和有限样本误差控制。
May, 2022
本文提出了一种称作混淆分离因果发现算法(Confounding Disentanglement Causal Discovery,简称biCD)的方法,通过使用因果强度变分模型,将潜在变量作为中介变量来解决存在潜在变量的非确定数据情形下的因果关系发现问题。我们将结果用合成和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May, 2023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使用线性非高斯模型的广义的、统一的局部因果发现方法,无论是循环还是非循环。我们将独立成分分析的应用从全局上下文扩展到独立子空间分析,能够从目标变量的马尔科夫毯中准确识别等效的局部有向结构和因果强度。对于特殊的非循环场景,我们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回归的替代方法。我们的可识别性结果在合成和真实数据集上得到了实证验证。
Mar, 2024